- 基本信息
-
招生考试信息
-
1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及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
- (1)招生章程
- (2)特殊类型招生办法
- (3)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
- 2保送、自主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
-
3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及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
- (1)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
- (2)分批次录取人数
- (3)分科类录取人数
- (4)录取最低分
-
4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及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结果
- (1)招生咨询
- (2)考生申诉渠道
- (3)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情况
- (4)有关举报的调查及处理结果
-
5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及各院(系、所)或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
- (1)研究生招生简章
- (2)招生专业目录
- (3)复试录取办法
- (4)各院(系、所)或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
-
6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
- (1)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
-
7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 (1)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 8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
1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及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
-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 人事师资信息
-
教学质量信息
-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
-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 (2)教师数量及结构
- 2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
3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1)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 (2)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3)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4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 5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
6毕业生的规模及总体介绍
- (1)毕业生的规模及总体介绍
- 7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8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1)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9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1)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10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1)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
-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
1学籍管理办法
- (1)学籍管理办法
-
2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规定
- (1)学生奖学金申请与管理规定
- (2)助学金申请与管理规定
- (3)学费减免申请与管理规定
- (4)助学贷款申请与管理规定
- (5)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规定
- 3学生奖励处罚办法
-
4学生申诉办法
- (1)学生申诉办法
-
1学籍管理办法
-
学风建设信息
-
1学风建设机构
- (1)学风建设机构
-
2学术规范制度
- (1)学术规范制度
-
3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 (1)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
1学风建设机构
- 学位、学科信息
-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 其他
做好“融”的文章——学校成立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2月22日,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向前进、校长顿祖义出席成立大会并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揭牌。
向前进、顿祖义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揭牌
学校党委副书记邓磊主持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出席。党(校)办、党委组织部、纪委、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研究生处、科研处、实管处、国有资产与招投标管理处、财务处、档案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参加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现场
学校决定由原信息工程学院、新材料与机电工程试点学院合并组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时成立新材料研究院,挂靠该学院,既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新工科建设内涵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光机电算”一体化发展,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途径推进新工科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顿祖义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组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顺应了学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了“新工科”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是巩固扩大试点学院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更是破解工科学院改革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他要求,崭新的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要突出“融”的主调,做好“融”的文章,产出“融”的成果,争当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学院治理创新的先行者。
顿祖义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成立大会上,教务处处长谭世明宣读《湖北民族大学新工科(部分)体制改革方案》。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洪雁宣布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构设置及干部任命。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陈世强作了表态发言。
成立大会后,向前进、顿祖义共同为湖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院揭牌。
与会人员合影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信息工程学院20年的办学积淀与原新材料学院试点4年的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融合,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新工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的先行试点,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使命。陈世强表示,学院将聚焦智能科学与工程产业链,追踪智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前沿,构建包括智能检测、智能传感、智能控制、智能仪表、智能计算、智能系统、智能制造等较为完善的智能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体系,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