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会工作报告(2016年)

2018-11-19 16:34:46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打印

学校 工 作 报 告

――在湖北民族学院第八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校长 戴 小 明

2016年3月12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家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总结“十二五”,学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注重内涵,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五年来,不断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果断停办专科招生,本科专业稳步增长,达57个。学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扎实推进内涵建设,教学专项评价和审核评估工作有序开展,认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国家、省、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小班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获省级教学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品牌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等项目44个。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70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2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提高。

研究生教育发展良好,规模逐年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增至24个,在校生412人,建成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民族预科教育、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开始起步。

(二)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学校优化学科布局,汇集优质资源,出台《中长期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0年)》,着力提升学科实力,探索学科群建设路径,民族社会发展、林学与特色生物资源学科群获批“十三五”省重点学科群建设立项,组建了数理与信息工程、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民族地区医药、师范教育等4个校级学科群;获省级重点(特色)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11个。据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民族学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数学一级学科在民族类高校排名第一。

五年来,学校引导科学研究入主流、创特色、出精品,成效突出。新增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达1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到账经费达8,893.3353万元,比“十一五”增长7,272.9733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3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现零的突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入选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提升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做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留住一个、稳定一批,用好一个、影响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健康发展。新增博士168人,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士222人、在读博士1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3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3.92%),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76人,教授121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等人选45人,新增博士、硕士生导师47人。实施“清江名师”计划,出台《湖北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和《湖北民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决定》,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的长效机制,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支撑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四)改善条件,办学基础保障能力得以提升

五年来,学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校舍总建筑面积由“十一五”末的61.65万平方米增加到72.0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十一五”末的8,804万元增加到20,995.01万元,馆藏图书由“十一五”末的108万余册增加到153万余册,资产总额由“十一五”末的76,915.50万元增长到133,058.13万元。中央财政投资1亿元的综合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怡嘉苑经济适用房404套已建成入住,实施道路黑化工程,改造民族运动场、及排水(排污)管网,校园环境显著改善。2015年办学总收入达到41,431.64万元,比2010年的25,951.80万元净增长15,479.84万元,综合负债率由11.25%下降到2.17%,在岗教职员工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引进新投资方(恩施自治州好又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新的董事会,科技学院体制转轨正平稳过渡。附属民大医院顺利通过省“三甲”医院评审,正式获批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病床规模达到1000张,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16,75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3,000万元。

(五)加强管理,工作效率和能力得到提高

五年来,学校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制定了《湖北民族学院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积极探索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的相对分离,校长正式退出教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充分发挥教学专家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务中的作用。

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促进了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分配机制的激励与导向作用逐步显现。积极推行校务公开,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打破单位壁垒,全校规范化的统一“大数据”正在形成。实施公寓物业改革,实现学生公寓物业外包全覆盖。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为学校发展创造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成立老年大学,服务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积极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图书文献资料大幅改善。物资采购与招投标、审计工作、以饮食为重点的后勤保障等都得到明显加强。

(六)筑牢防线,廉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

五年来,学校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锲而不舍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深入查找、纠正“四风”问题,从严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公务卡结算全覆盖,防范财务风险。纯净办学环境,构建大学廉洁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严禁带彩娱乐,丰富校园生活,引导广大师生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经典,涵养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建设廉洁校园。教职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更加健全,立德树人、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已经形成。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师生崇德向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各类学生活动指导,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文明餐桌”等群众性活动,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民族文化节”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学生“心连心”互助社和瞭望社被表彰为省优秀社团标兵。2011、2012年度被表彰为市、州文明单位,2013-2014年度被表彰为州级最佳文明单位,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学校“十二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收官之年,新增省级各类项目、中心、基地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获批“十三五”省重点学科群2个;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18项,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专项1项,国家有关部委项目7项;引进博士35人,获批“楚天学者”2名和“楚天学者”设岗学科1个,聘任“彩虹学者”5人、产业教授2人;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人选2人,获“湖北省杰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称号1人,获“湖北省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者”称号2人;完成民族体育场主场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三洼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了生物示范中心大楼建设……此外,学校为更名工作不懈努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离不开历任党政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所积累的发展基础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艰辛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历任党政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谢意!

当然,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整体发展还不够,办学条件仍然薄弱;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三是学术领军人物、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缺乏,科研经费总量、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研成果与学校发展定位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努力解决。

二、谋划“十三五”,继续推动整体实力提升

面对“十三五”,学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加强分析研判,厘清思路,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一是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坚定不移的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元多层”、“一红一绿”等重大战略举措。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的总体目标。这些为学校服务扶贫开发攻坚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二是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2016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三是抓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试点学院改革名单,优胜劣汰的机制要求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为学校转型发展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一)“十三五”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永恒主题,牢牢把握队伍建设的基础保障,不断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毫不动摇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湖北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十三五”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不放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坚持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更名目标、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完成、确保一体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确保科技学院体制转轨平稳过渡、确保向多科性应用型大学成功转型。

(三)“十三五”主要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湖北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片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源头、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民族大学而奋斗。

(四)“十三五”具体措施:

1.增强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和“学科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加大教学名师培育力度,力争产生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围绕学科专业需要,加强学科骨干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和湖北省人才计划,持续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管理队伍职员制,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能上能下”的原则,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加强后勤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调整后勤服务队伍结构,改革后勤服务方式,增强后勤服务的育人功能。

贯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注重特色”的方针,实施“116人才培养计划”(即:以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应用转型为主线,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工程、综合素质拓展工程、本科教学奖励工程和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体质能力。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重点支持试点学院的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特色院系和专业。加强课程中心建设,力争建成50门慕课(MOOC)资源,40%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基础性工作,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完成。提升预科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完善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奖助制度。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和监控机制,构建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建立教育质量社会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专业积极参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及评估。

2.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强化科研创新意识

试建立以学科群首席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建立学科预警退出机制,对在学科点申报、优势学科群申报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学科给予奖励;对学科建设不力,效果提升不明显或需要进行调整的学科予以调整、合并或淘汰。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构建以文理为基础、以应用型学科为骨干的多学科体系,培育学科增长点。按照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以主干学科、相关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等构成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民族社会发展”和“林学与特色生物资源”省级学科群,使之在省内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并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推进数理与信息工程、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民族地区医药学、师范教育四个校级学科群建设,并力争建设成为省级学科群。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强内涵,提升质量,确保现有一、二级学科硕士点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支持特色优势学科积极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大力支持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健全科研活动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激发学院(部、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学术年会制度。制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管理办法,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报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与管理。加强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科技成果产出数量与质量。以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积极培育申报国家级研究平台。加大横向课题争取力度,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积极承担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促进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等成果的产生,主动服务湖北民族地区和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智库,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报在科学技术成果传播中的交流功能、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促进功能以及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功能,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力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来源期刊。

3.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适度增加具有民族特色或现代气息的人文景观,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对学校文化品格、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等开展深入研究、凝练、规范和内化,坚持以文化人,实现以文聚力。进一步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增强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趣味性,提升校园文化“一院一品”的影响力,推出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和民院特色的文化精品。弘扬主旋律,强化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土家族、苗族文化研究,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立学生事务委员会,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助体系、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体系。改革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和科学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岗位,有效推进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多元化建设。逐步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4.强化执行力建设,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

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教授治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专家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的职能。提高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水平,积极推进校务、院务公开,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健全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经济合同审批制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完善学校采购工作规程。修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模式,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项目绩效,优化财务结构。建立健全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机制,构建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化”为核心的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环境。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格化管理的建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大信息化设备投入,实现图书馆全开放、大流通格局。强化问题导向与过程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招生录取程序规范、结果公正。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工作。创新后勤服务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稳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节约型绿色生态校园。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依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重视妇女工作,支持妇女事业发展。关心和帮助离退休老同志,不断改善老年活动基础条件,办好老年大学。

做好校园建设总体修建性规划的修编、以及中长期项目库建设工作。完成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和相关基础工程,完成生物示范中心、医学技能实训中心和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体育训练馆和图书馆建设工作,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和教职工活动中心,完成校园一体化建设。完善校内供水二次转压系统,建成110kV城区专用变电站。全面建设标准化学生宿舍,切实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教职工校内住房管理与服务,规范教职工住房产权变更行为。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建校内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建设畅通道路体系。

5.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支持科技学院健康发展

推进附属民大医院加快发展,努力建成武陵地区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和医疗卫生中心,不断提高临床教学与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科技学院体制转轨平稳过渡,按照合作办学协议,依法依规支持科技学院办学发展,使之建设成为合格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技术型独立学院。

各位代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未来五年,我们充满信心,实现“五个确保”,推动学校整体实力提升,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立足2016年,主动谋求发展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更是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基础之年。因此,今年学校工作将从以下方面着力落实:

(一)强化质量意识,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降低学分、压缩学时、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完成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转型新形势,引导专业集群发展,实行专业动态调整。切实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新型校际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加大研究生工作站等培养基地建设力度。支持信息工程学院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打造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特色院系,高标准、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应用转型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吸引力,引导好教风,培育好学风。创新教学监控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切实提高监管实效,实现评教、评管、评学全覆盖。创新教学评价体系,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实行优胜劣汰。全面评估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抓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以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保障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评建、及准备工作。

同时,切实加强二级法人单位监管。科技学院要规范建设、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与质量,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与投资方的合作,防范可能风险,确保体制转轨平稳过渡。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要坚持内涵发展,充分利用三甲医院建设平台,突出优势,做强、做优特色专科,着力提高临床教学和医疗服务水平,即附属医院的未来发展不是追求大而全,而应该是优而精、优而强。

(二)改革科研管理,着力一流学科建设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倡导应用型研究,有效组织指导国家、省部项目选题、论证、预研和申报工作,力争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项目经费总量实现新突破。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科研项目过程、及结题管理,严格经费监管,保障经费合理、合法、高效使用。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相关专业学科与地方教育、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构筑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结构合理、面向地方的特色智库,提高服务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能力。巩固阵地,进一步提高载文质量和学报影响力,将学报打造成学校的学术名片。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学科品牌,进一步优化结构,凝练方向,推动学科协调发展,以大学科视野,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坚持突出优势、强化优势、注重特色,充分发挥民族学、林学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以民族文化、区域治理和地域资源为特色的学科群建设,确保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的优势位次,提升林学、数学等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完善内部治理,加强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以工作考核、绩效评估为重点,以奖励性绩效工资规范改革为杠杆,全面深化分配改革。完成部分机构整合,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章程》,完善决策机制、程序及相关议事规则,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立即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任务细化分解,继续推进更名工作。争取支持,用足政策,努力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第二批名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结算和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规范各项经费使用管理,积极探索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加大审计力度,完善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如期足额收缴国有资产出租(借)费、占用费,严防资产流失。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与对外交流合作,规范留学生教育管理,推动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力度。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修订完善教代会工作规程,推进校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权益。拓展职业技术教育空间,提升预科教育质量。加强离退休工作,激发离退休老同志崇德爱校正能量。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三洼学生食堂的建设任务,确保秋季学期使用;推动生物示范中心大楼建设尽早开工;如期完成1-6栋学生宿舍的维修任务;全力做好综合教学大楼、生物示范中心的电力扩容,完成食堂油烟治理工程,以绿色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生态校园建设。启动图书馆、体育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提高网格化管理能力,优化学生管理流程。

(四)统筹三支队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待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三支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分类管理考核机制,统筹协调三支队伍的利益分配,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事业归宿感、成就获得感,共享学校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要着力结构优化,重点引进学科专业发展急需、与学科专业发展契合度高的高端人才,完成新增高水平博士20人以上。严格执行国家人事政策,严禁非教学人员的安置、调入。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监管,严格校园媒体、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提升网络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新媒体平台作用,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和内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五)深化廉政建设,凝练特色校园文化

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驰而不息,坚决防范、遏制“四风”问题反弹。坚决惩治庸政、怠政、懒政,严查慢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行为。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利用新媒体、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传播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校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分析、转化、运用机制,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坚决及时查处。完善招标采购制度体系,构建廉洁高效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制度建设;继续举办好“武陵大讲坛”、“道德大讲坛”、“创新创业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和校史校情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认真总结、精心设计、不断凝炼、逐步形成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启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质量。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我们已实现事业大发展,展望“十三五”,我们要实现新跨越。让我们立足于2016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学校发展总体思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团结协作,稳神竞进,谱写“十三五”发展新篇章,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