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家漫谈(一)
夯实中医药产业基础 扎实推进
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湖北民族大学 颜益志
州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四大产业集群,打造湖北特色经济增长极的决定。州委、州政府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四大产业集群建设,这是符合发展大势和恩施州州情的科学决策。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优势的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在恩施悠久的发展历史。
目前我州中医药产业的在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科学决策后发展势头很好,但有喜有忧。
喜:国家、省、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方位推进中医药发展给我州中医药产业带来春天;我州属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产区,部分道地品种全国有名且市场占有率较高;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较高;传统的道地品种数目达十余种,全国少有;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可开采利用空间较大;“硒+药食两用植物”为产业发展埋下了发展空间;能利用的各种资源优势明显,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看到我州中医药发展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更应该去探究让人忧虑的方面。
1.药材种植主体以农户为主,市场主体参与度较低。因此抗风险能力差,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规模化、标准化基地严重偏少,中药材质量从源头的监控乏力,无法形成追溯体系。
2.传统属于我州的部分道地药材品种因为各种原因,种植规模和质量退化严重。板党(原产于恩施板桥的党参)种植面积不足2000亩,窑归(原产于恩施石窑的当归)种植面积不足1000亩,鸡腿白术(原产于咸丰的白术)种植面积不足500亩,还有巴东独活、鹤峰木瓜、凤枳壳(原产于来凤的枳壳)等等,这些都曾经是我州中药材在全国享有盛誉的“金字招牌”,现在却都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甚至有销声匿迹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种退化、原产地再无懂得种植技术的人员等。
3.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开发、利用不够,严重影响药农效益。云南省文山州的三七全年创产值200多亿元,其根、茎、叶、花、果实全被有效利用。可我州的药材基本还只是利用了药用部位,很有利用价值的黄连花、叶、须,厚朴的叶、木,杜仲的叶,党参的茎叶等都被废弃。药农种植效益低下、粗加工污染较重。
4.产业融合、现代医药产业尚未起步。本可以很好利用融合发展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比如旅游、康养、保健、美容美体、民族文化、膳食等等。现代医药新业态、新产业还没有引入或规模较小。
5.科技、现代金融、信息化、市场等与我州中医药产业对接不够,参与度严重不足,让中医药产业不能形成品牌和现代化发展模式、强劲发展势头。受制于人,没有发展主动权。
6.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宣传力度不够,更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土家族、苗族医药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疗效独特,历史悠久。但现阶段对其发掘、研究不够,多停留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少量民族医药专科服务和医院内部制剂上。一批疗效独特的民族药制剂已经在医院使用数十年,长期受患者欢迎,急需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利用国家对民族医药的扶持政策,进行基础研究,申报成为国家新药,服务更多人群,形成特色产业。
对如何夯实我州中医药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人有如下建议,敬请批评指正。
1.通过地方财政资金导向性扶持,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道地化。政府用以奖代补形式或导向性投资仓储物流、粗加工设施、技术服务、良种繁育等方式,引导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鼓励“一域一品”道地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种植模式的形成。
2.从源头开始形成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产业质量自觉。形成从业者自律、社会和同行监督、政府可控的多层次监管体系,打造和重塑“华中药库”品牌。
3.加强科技投入,储备和打造恩施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重点加强民族医药产品开发、非药用部位利用研究、产业融合、立体高效栽培、道地品种种质资源库建设、恩施道地品种品质评价等方面的投入,部分课题对全国科研机构开放或在我州科研院所形成对外开放平台,让国内高级研究机构、高端人才走进恩施中药材资源,研究恩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4.产业融合是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途径,也能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建议各部门协同推进,组织专家和部门谋划项目,再引导企业和招商引资发展。由于制药工业门槛高,短期内发展难度很大,但“中医药+”是恩施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特殊功能食品、兽药、生物制品等。
康养是恩施可以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议州委、州政府要出台相关推进措施和方案。恩施州发展康养产业,可以说占有了各种好的资源,例如动植物资源、气候、空气质量、硒资源、民族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等等,要高位谋划,规范发展,打造全国有地位的“恩施”康养品牌。
5.恩施生物医药产业要与杭州对口扶贫、武汉和成都两大国家级超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做好产业对接和产业分工。这三个地方都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很好的地区,都有国家级的特大型生物医药产业园,杭州和武汉可以利用对口扶贫搭建桥梁,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多数企业都是加工“川药”,而恩施州是全国重要的“川药”主产区,有产业对接可能性。招商引资重点对接、引入这些园区企业。
6.用现代手段弥补我州中药市场的不足。如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让恩施州优势资源和全国市场无缝对接,并不断争取市场主动权。
7.全方位营造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氛围。比如建设国内有影响的药用植物园,并定期举办“华中药库野外药用植物辨识大赛”,营造中医药发展氛围,同时融专业性、趣味性、独特性、健康性等于一体,成为国内有影响赛事,提高恩施中医药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再比如建设恩施特色的“名中医超市”,集全州中医药有影响的大师、名医进入超市式“名医工作室”,服务大众,同时,推动恩施中医药产业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