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壹心理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358951
终于可以休息下来,在家舒服的来个葛优躺,顺手拿起手机开始翻起来。朋友圈是第一站,再爬爬各个群的楼,然后刷一下微博,淘宝也是一定要瞅一眼的,还有新闻页面和各种论坛。终于全部浏览结束,之后呢?再重新打开朋友圈,开始新一个循环。几圈下来,惊觉到了睡觉时间,洗漱上床,拿起手机,从朋友圈开始的循环再走一遍。。。你的闲暇时间是不是也是这么过的?
又有多少次你发誓要戒掉朋友圈而不得?为什么我们总是克制不住自己要频繁地刷着微博,朋友圈呢?
喜欢抱团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在远古,主要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而在现代,更多为了满足人类心理的需求。人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从中可以得到我们认识自己的社会认同感(SocialIdentity)。这种认同感帮助我们了解社会行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促进我们在社会团体中改善自己。
在这个网络世界日益便利的时代,我们将自己的社交需求投射到网络生活中,是一种必然。“朋友圈”起初就是一个极好的名字,这是一个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圈子,带着和朋友之间的亲密性,以及对其他人的排外性。正是,心理学对于团体的描述,有In-group love和out-group hate,才是“合格”的小团体。
抱团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攻击,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免疫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认知能力的下降。也有实验证实,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我们死于心血管疾病,感染病和癌症的概率都会更高!没有朋友真的好可怕!拥有健康的社交关系不但可以让我们远离疾病,还保持我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专家们还认为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和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尊心和自我控制感。虽然说,面对面的社交关系是上上之选,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下,能够在网络上得到我们需要的社会支持也一样可能缓解我们的身心压力,让我们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习惯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因为不断重复而产生的一种固化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习惯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认知资源进行加工,在完成任务时也不需要自我分析。这种自动化加工的行为非常高效,不需要意识注意,也很难控制。
理论上,习惯很难建立,也很难改变。可是,有时候建立一个新习惯也并难于登山,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重复。就像我们使用朋友圈一样,当你发布一条朋友圈状态,期待着有人点赞,评论。于是,你会时不时点开朋友圈看看有没有给你了回馈,顺便浏览别人的更新。当通知栏跳出一个让你欣喜若狂的评论,怀揣扑通地小心脏再次点开朋友圈。这就是激励你点开朋友圈的正性奖励。
伴随着期待奖励的心理,你会更加频繁地点击那个绿色小方框。我保守认为,这个点击建立习惯地行为会在一天中重复无数次。研究者Lally认为,将一个行为自动化的过程平均需要66天。但是,疯帽子想,就点开朋友圈的频繁程度来说,刷朋友圈成为习惯远不需要66天那么久吧。
那个正性奖励在习惯的建立中是重要的一环,你会发现,所有的社交网络都极需要一个点赞和评论功能。没有互动,不给奖励,怎么能你成为忠实用户呢!所以,不要以为点赞只是表示“已阅”的无聊功能。其实,这是各网络公司下的一盘大旗呢。当然,当点开朋友圈这个行为自动化以后,正性奖励也变得不再重要。即使没有奖励,你也还是会无意识地就点开自己的朋友圈。甚至你会发现,对你已经毫无吸引力的朋友圈想要戒掉也不容易了。
Masi, C.M., Chen,H., Hawkley, L.C., and Cacioppo, J.T. (2011). 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sto reduce lonelin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5(3),219-266.
Uchino, B.N.Understanding the link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hysical health. (2009). Perspectives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3), 236-255.
Lally, P., van Jaarsveld, C. H. M., Potts, H. W. W., &Wardle, J. (2010). How are habits formed: Modelling habit formation in the realworld.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October 2010. 40(6), 99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