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4 17:30:00 点击:次
本网讯(记者 谭钱林 宋正悦 邓超琼)4月11日至12日,英国爱丁堡大学Mary Holmes教授受邀来学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爱丁堡大学博士生洪江益,外国语学院教师周瑾担任翻译,来自多个院部的17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杨洪林主持。
讲座现场
4月11日,Mary Holmes教授以“Are we more emotionally reflexive now?”为题展开学术分享。她聚焦“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化反思”这一社会学前沿话题,深入剖析情感反身性的概念,指出情感反身性是一种理解自身处境并据此塑造行动的能力,是反思与行动的结合。为了进一步阐述情感反身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Mary Holmes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异地恋、社交媒体、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独特的学术见解、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新颖的研究思路和前瞻性的观点,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讲座现场
4月12日,Mary Holmes教授围绕“Doing Research: Emotional imaginaries”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具体案例展开深度分享。她首先阐述情感研究的方法选择,既列举了问卷调查、民族志、文本分析等社会学常用方法,又以“英国百年情感变化”为切入点,重点介绍通过观察档案的方式,查找普通人对战争、灾难、疫情等事件的开放式情感印记描述。她指出在不同事件中,人们会依赖电影、歌曲等文化符号赋予情感以具体意义,形成跨时空的情感共鸣。随后,Mary Holmes教授从性别化叙事和对主导叙事的抵制案例入手,谈及文化符号在情感与社会互动中的中介作用,认为情感想象不仅是个体认知工具,更是社会共享的情感语法,连接私人体验与公共意义。
讲座现场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与Mary Holmes教授就情感与社会关系展开深入交流。Mary Holmes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性与爱是否会完全分离、内向与外向性格在情感反思中的差异、移民群体的情感反身性、档案研究是否隐含对情感表达的结构化预设或者怎样避免陷入实证主义等问题做出精彩回应。她强调,情感反身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感受,可以更好地运用情感反思,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家也探讨了情感反思的多模态表达方式和数字关系中的情感反思,并且就年轻人如何在社交平台上处理焦虑和冲突及中国个体化与西方的差异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Mary Holmes教授表达了对不同研究视角的肯定,并期待更多中国学者发表研究成果,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活动合影
此次学术活动是学校成功申报立项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亦是学校积极响应湖北省教育厅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号召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也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高水平学术活动,助力师生不断追求卓越,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师翔宇 审核:罗翔宇)
copyright ©2024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版权所有 |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445000) 电话:0718-8298329 | 鄂ICP备05003316 | 恩公网安备422800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