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讲师 > 正文 >

向青松

2024-09-04 10:55:23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打印

 

向青松,男,苗族,1996年生,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中国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南民族文化研究、闽台社会文化研究。

一、主讲课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国人类学史》

二、发表论文

1.An Analysis of Taiwan's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Policy,载Conhecimento & Diversidade,2024年第1期,独作。(ESCI)

2.Taking "Things" as "Names": The Field,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Taiwanese Botany(1895-1945),载 Synesis,2023年第1期,独作。(ESCI)

3.The Continuation,Reinterpret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onfucianism after Taiwan's Restoration,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 Research,2023年第6期,独作。

4.《跨界的“他者”:在台日本农业移民的形成、发展与消殆(1895—1948)》,载《闽台关系研究》2022年第1期,独作。

5.《仪式象征与亲属互惠:渝东南地区“唢呐”与“锣鼓”的人类学考察》,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独作。

6.《黔江方言亲属称谓探析》,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第2期,独作。

7.《疾病信仰与治疗仪式:黔江苗族疾病的医学人类学考察》,载《铜仁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第一作者。

8.《黔江苗族婚俗仪式与亲属实践》,载《凯里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独作。

9.《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乡村人类学研究——以武陵山区GM小河沟移民点为例》,载《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10.《土家族吊脚楼象征意义的人类学考察》,载《文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一作者。

11.《阈限与象征:苗族丧葬仪式的人类学研究——以黔江苗族地区为例》,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独作。

12.《彝族“大锣笙”傩祭仪式与象征意义初探——以云南双柏县李方村为例》,载《红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独作。

13.《地方性集体记忆的再造——以重庆积富村曾氏宗族的重构为例》,载《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独作。

14.《苗族婚俗中的“摆礼”仪式探析——以黔江苗族地区为例》,载《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独作。

三、科研项目

1.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台湾的中华民族认同与记忆研究(18ZDA159)”(在研中)

2.参与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夏威夷群岛多族群社会的冲突融合与和解共生研究(16BMZ093)”(已结项)

3.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丽公路’与‘美好生活’:怒江峡谷道路建设与多民族交融共生研究(2022Y070)”(已结项)

 

上一篇:刘纯
下一篇: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