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智慧团建

青年信箱

|青春绿青年成长

当前位置

>

首页

>

青春绿青年成长

>

正文

>

恋在侗乡

来源:    日期:2016-11-28 13:38:30  点击:

侗乡的水,悠悠地转,夜夜飘入我甜甜的梦乡。

苍翠的山林,一片又一片。薄薄的晨雾萦绕在树梢、山巅。一股股涓涓细流,顺着山势蜿蜒盘旋,缓缓流趟,宛如一条条白丝带缠绕在青山翠竹之间,最后汇流成一条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山间的小路沿着山势、河流,若隐若现。不时可见一两座简易的凉亭坐落在山间、路旁,供行人遮风避雨。在侗乡,有凉亭的地方往往就能在附近找到一两口山泉,山泉的旁边常备有一个用竹筒做的水勺,这些都是纯朴的侗家人为了方便远行的人们,特地安置的。

河岸边的水车悠悠地转。小河带着一路苍翠,歌唱着,来到侗家村寨。清晨,偶有几声鸡鸣从村寨里远远地传出。一座有着石墩木身的桥梁挺立在河面上,这便是侗家村寨里常见的风雨桥。因侗家村寨依山傍水而建,风雨桥也便成了连接村寨之间和到对岸的交通要道。侗家风雨桥,多属石墩木身,因桥面上建有长廊亭阁,可遮风避雨得名。桥与桥面上的长廊亭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横枋竖柱,纵横交错,重檐翘角,宛如叠翅若飞。桥内长廊顶上多放置深蓝色的侗布、红彩等一些吉祥物品,廊壁上多刻画有草木虫鱼抑或日出劳作之图。有的长廊两边还设有神龛,供放着菩萨及诸神的灵位。

晨雾渐退,一缕朦胧的阳光越过村寨边的山头,流泻而出。透过渐已稀薄的雾气,显现出几个正在田间里劳作的村民。“嘿吁,嘿吁……”是一名老汉,卷着裤管立在田间,一手把持犁柄,一手握着竹鞭挥舞、吆喝着,驱赶拖着犁耙的耕牛。燕子们也在田间忙碌,“唧唧喳喳”地飞来飞去。一只燕子落了下来,在田埂上啄了小团泥巴,左右探了探小脑袋,尔后越过片片水田,飞进村寨,不知钻进哪家的屋檐,消失了。

雄鸡打鸣的声音此起彼伏,村子里的炊烟也渐渐多了起来,袅袅地从各家的烟囱里缓缓升起。村寨里慢慢地热闹起来,厨房里铁锅锅铲炒菜地碰撞声,房间里小孩儿晨起地哭喊声,屋檐下人们赶放鸡鸭地吆喝声,猪圈里猪儿们催食地叫唤声,鸡鸣狗吠……村头寨尾,遥相呼应,演奏成一曲奇特的侗乡村寨晨起交响乐。

晨雾消散,清晨远出耕作的“腊伴”(侗语:男子),卷着裤腿光着脚丫,扛着犁耙,带着一丝倦意,回家休息吃早饭。辛劳了一早的耕牛则放于田野、山间,吃草歇息。

太阳终于摆脱遮羞的山峦,露出一张可爱的脸,放射出万丈光芒,笼罩住整个村寨。一切清晰明朗。村寨里一座座吊脚木楼,落在山脚,傍于田岸,围绕着坐落在村寨中心的鼓楼散布开来。侗乡吊脚木楼往往设有三层,最底层放置杂物、圈养牲口,中间则是主人家的起居住房,最高层设置客房、放置谷物等一些易潮湿的物品。寨中集亭塔楼阁为一体的鼓楼,可谓是集各类建筑艺术之精华:几根粗大的杉树支撑着,拔地而起,似亭;飞檐叠翠,层层而上,似塔;有平台,设火塘,建围栏,似楼;悬柱,有斗拱,设画壁,似阁。

青青石板,铺设在村头寨尾。石板路上有小缝的地方常有杂草探头而出,湿润少行人的地方则布满了毛茸茸的绿苔。儿时的清晨,我们便踏着这青青石板,伴着鸟儿地啼唱,越过田野,穿过葱郁的林间小路,挎着书包和着风声哼着小曲去上学。放学了,我们便满山遍野地跑:春采三月莓,夏在河里泡,秋田捉泥鳅,冬日戏飞雪。光着脚丫,踏着青青石板,恍惚间就度过了整个童年。

每到节日,我们就向家人叫嚷着要吃“粑粑”。无论是三月清明做的“黄郝粑”,还是八月十五做的“芝麻豆子粑”,凡是名称里含有一个“粑”字的,我们小孩子都把它们统称为“粑粑”。这时,我们便围着姥姥婶婶在磨坊里转,姥姥婶婶则推着石磨转。有兴致了,我们也会在一旁帮衬,但多半时候大人们不让我们插手,免得“帮倒忙”越帮越乱。她们一边耐心地推着磨,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勺,隔一会儿,便熟练地把白鼓鼓的米粒往磨口里送。磨,悠悠地转,白稠的汁液一串串沿着磨缝,流淌而出,滴入备放在磨下的簸箕里。用磨磨出来的粑粑,细腻光滑,极其爽口。

侗家人是喜养鸟的,尤喜能歌善斗的画眉。在侗乡处处都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声。每到农闲的时候,各家的“腊伴”便提着用细竹编制的精致鸟笼,哼着侗乡小调,聚在风雨桥上,逗鸟欢叫,比比看谁家的鸟儿唱得好。在侗乡,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唱一两曲拿手的侗家小调。平日里,无论是上山砍柴、寻野菜,还是下河捕鱼、洗涤衣物,都能听到或轻吟低唱或引喉高亢的山歌,从山林间、河岸边、田野里传出。纯香的米酒滋润了侗家人的歌喉,大山挺拔的身姿给予了侗家人爽朗的性格。到了农历三月三、六月六,整个侗乡便成了歌舞的海洋。各家各寨,男男女女欢聚一堂。“这边唱来,那边喝;米酒醉来,歌亦多”弹起琵琶,吹起芦笙,跳起欢快的“多耶”舞。花伞旋转着,头帕飞舞着,银饰闪烁着,褶裙飘动着,山歌回荡着。

侗家话语滴溜转,唱起歌来如银铃。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最初一片寂静,领唱者放开嗓子,轻吟肃穆的歌唱悠悠飘荡,宛如来自旷古久远地召唤。苍翠的山林云雾缭绕,碧绿的枝叶雨露欲滴。一个侗家“腊伴”藏匿在林中深处,手持弓箭凝视远方。漫长的迁徙开始了,起伏的山峦一座又一座,树林的海浪伴着风声翻了一层又一层。多声部慢慢地起吟,时而如夏虫在林间鸣唱,时而如鸟儿在空中传响,又如高山流水地滴荡,山洪波涛地奔吼,小河流水的“叮咚”作响……没有伴奏,没有指挥,有的只是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那真挚的心声。它飘荡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唱响在法国巴黎,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溪水扬起绿鞭赶着太阳撞入山林,阳光撒碎在山坡上。小孩儿赶着放在山间的耕牛归来,河里的鸭鹅也摆着肥嘟嘟的身子左摇右摆地上了岸,田野里、屋檐下的鸡群也早已归巢蜷在鸡窝旁。偶尔有几声大人们叫唤在外贪玩的小孩儿回家吃饭的声音,然后一切又归于宁静。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村寨里的灯火也次第掌开。

夜静了。清幽的月光洒落,笼罩着整个村寨,恬静而安详。(责任编辑: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