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作者: 时间:2016-05-17 15:13:21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已经成为全党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动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对于不断提高中直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联系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经过不断深入的学习、思考和梳理,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下7个重要思想观点,应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

一、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观点

自党的八大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八个字就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一贯坚持的工作方针。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我们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监督缺失、管理不到位,党内生活质量下降,很多制度成摆设,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有些问题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党的长期执政,甚至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讳言我们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党内讲话还是党外讲话,只要谈到党的建设,都会强调从严管党治党问题并进行深刻论述。他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正气上不来、邪气正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回归本真”。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不能把从严管党治党当成一句口号挂在嘴上,要切切实实地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严格按照党章、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运用整风精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守土有责负责尽责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12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对宣传思想工作者讲的,也是对从事党的其他方面工作的同志讲的;既是一条明确的底线和要求,也是一种中肯的提醒和期望,每位基层党的工作者都要努力做到。

“守土有责”就是要有岗有责、守岗担责,在其位、谋其政,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知晓履职的范围、权限和任务,时刻保持思想上清醒。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就是要“站好岗”、“放好哨”。“守土负责”就是要找准位置,细化职责,强化责任,勇于担责,像电影《英雄儿女》中坚守无名高地的英雄们那样,做到“人在阵地在”。“守土尽责”,就是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和无私奉献精神,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放眼全局的前提下做好分内之事、守住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和工委倡导的“三个表率”,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对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对自己负责承担的事情,要心无旁骛、雷厉风行地做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做到有远见不迷糊、有定力不懈怠、有本事不畏惧、有担当不推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观点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工作态度问题,折射出来的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彰显的是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得过且过,就很难主动去发现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他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指导河北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同时,强调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加强联动,持续用劲、步步为营,不达目的不罢休。这股“认真”劲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问题的解决就是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是这样,党的建设也是这样。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通过学习实践提高驾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抓住问题不放,带着问题调研,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现场摸实情,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要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直机关党组织建设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平时掌握的情况看,是有的,至少在一些单位是有的,如党内组织生活随意化,双重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落实,少数党员不能亲自、按时缴纳党费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中直机关的形象和信誉。

四、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观点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考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运用过去积累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创新问题。党的十八大前后,他在一些会议讲话、基层调研以及发表的文章中,对党的建设创新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如要继承优良传统,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特别要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有效发挥作用上下功夫;现在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方式、活动方式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就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革命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对于基层党建工作者来说,重点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基层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着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的观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目标的支撑。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就曾指出,基层就是基础。正是依靠广泛的基层组织,使党有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也正是依靠党的基层组织,使党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顺利地实现党的领导。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强调,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始终是战略重点。担任中央总书记后,更加重视党的基层建设,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抓基层打基础就是强基固本。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党建作为重中之重,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一切工作向基层倾斜。在给基层下达“过河”任务时,要切实指导帮助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敢于为他们承担责任,尽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用“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的观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美的蓝图、再好的决策不落实,也是“镜中花”、“水中月”。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都说明了抓工作落实的重要性。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6月17日,他又指出,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关键在于落实。

如何抓好工作落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他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提出:“发扬钉钉子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最早使用这个比喻,是在他的著作《之江新语》中。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干工作、抓落实就好比钉钉子,一锤子往往是钉不好的,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这个比喻朴实无华但意蕴深远,干什么事情要想干成、干好,都必须具有这样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运用这种工作方法。

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着重在三方面用力:一是钉准,要明确目标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在正确的地方用力,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钉子钉偏了、钉歪了;二是钉住,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锲而不舍,敢于碰硬,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三是钉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走过场”、不“挂空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七、“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观点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这句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同全党同志一道,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坚定决心。这既是庄严的承诺,更是“我们的责任”。

开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用这句话,强调做好工作首先要把自身“硬起来”、“强起来”。比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只有带头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才有底气,严格才能让人服气;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时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句大实话,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赢得了党内上下、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和普遍赞誉。

“打铁”先要自身硬,对基层党建工作者来说,要努力做到三个“过得硬”:一是理想信念过得硬,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精神上不 “缺钙”,不能得“软骨病”。二是工作能力过得硬,坚持通过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始终跟上时代步伐,尽力避免“本领恐慌”。三是思想作风过得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和利益诱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