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18:13:04
点击量:次
信息来源:大通社编辑:王爽作者:审核:
9月15日,咸丰县清坪镇纪委书记谢睿走访农户时,意外从高处跌落,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三十多岁,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岁月,是人生旅途的巅峰时刻。这个年龄的男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更是肩负着生活、家庭和工作的重担。而谢睿,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永远地离开了爱他、敬他的家人、乡亲、同事……
任时光流转,向善之心不改
谢睿是我校200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学生时代的谢睿热情开朗,他多才多艺,特别是足球,踢得炉火纯青。“在我的印象里,他非常阳光,碰到熟人,他就会露出灿烂的微笑,这个笑容很有感染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感到很温暖”。谢睿的大学班主任宋艳丽老师回忆了他们师生之间的点点滴滴。“他也是一个有爱心、细心的人。记得一次谢睿踢球受伤来找我请假出门换药,当天我有些感冒,鼻子不畅通,嗓音也很嘶哑,他就问我吃药了没有。因为那天有点忙,没来得及吃药,没想到他换药回来给我带了感冒药和润喉糖。”
宋老师回忆到,谢睿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他想去大城市开阔眼界,毕业之后,就前往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工作,学习知识、积累经验。2010年,谢睿回到家乡,先后在咸丰县民族中学、鹤峰县中营镇、咸丰县清坪镇工作。其间借调至咸丰县委组织部,2016年9月任清坪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18年10月任县监察委员会派出清坪镇监察室主任。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扎根基层,他都是一个热爱生活、严于律己的好老师、好干部。
谢睿(右)在村卫生室参看健康档案
“在听到他走了的消息,我眼前一直浮现就是他的笑容,感觉这一切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就像昨天还站在我面前对着我笑”。宋艳丽老师和谢睿的年龄相差不大,他们俩师生相处模式更像一对姐弟。这些年他也一直和宋老师保持着联系,因为都太忙,只能通过微信互动,无法见面,而这未见的一面,却成了永久的遗憾。
以真诚待人,以豁达处事
在同学眼中,谢睿是一个豁达乐观、真诚待人的人。
谢睿(中)与同学合影
文学与传媒学院2006届学生会副主席喻莲回想起当年的谢睿,好气又好笑,“读书的时候,他比较调皮,我是学生干部,经常凶他,但他也不会生气……”在喻莲的娓娓道来中,一个活泼阳光、爱笑有趣的大男孩儿形象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现在只要听到谢睿的名字,他的笑容就一直浮现在眼前。”说着,电话那头传来哽咽的声音。
文传学院2008届毕业生向异华,与谢睿交好。大学四年,他与谢睿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后两人也经常相约“谈白”,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想法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划。向异华说,工作之后谢睿变化是很大的,能沉下心来对待每一份工作,在基层工作中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会想尽办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谭萧是谢睿的大学室友。在他的印象中,谢睿是一个有目标、有韧性的人。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谢睿与谭萧相约去往大城市闯荡,而后,谢睿因为父母的期望返乡就业。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谢睿向谭萧吐露心声,他希望自己深入基层,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人民服务,做到无愧于心。而事实证明,谢睿做到了!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谢睿在清坪镇任纪委书记之时,正是脱贫攻坚最为吃劲的阶段。“我没有分管其他工作,偏远的片区我来包”,他主动请战成了包村最多的班子成员,联系的5个村是全镇最偏远、条件最差的。
连日来,当地村民久久地沉浸在悲痛中,众人无法接受这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的扶贫干部永远离开了大家。秋雨如丝,如泣如诉,仿佛百姓们在流着泪呼唤谢睿。谢睿生前包片帮扶的多个乡村,百姓们诉说着对谢睿的深情追忆。
谢睿(左一)参加乡村“坝子会”
渔塘湾村是清坪镇最远的一个村,没有之一。清坪镇党委副书记田大平刚刚从纪念哀悼谢睿的悲痛中缓和心情,他说,渔塘湾村地理条件非常艰苦,大山深处的村庄山路崎岖,处处悬崖绝壁。谢睿和驻村的恩施职院扶贫尖刀班一起,多方奔走筹资700万元,为村里修了一座渔塘湾大桥。
这座桥,村民们不知盼了多少年。大桥开工时,机械声、鞭炮声交织,现场一片欢呼声。桥对面,一条通村路蜿蜒盘旋,缠绕在大山之中。在谢睿和村两委、扶贫尖刀班的努力下,曾经要绕道几十公里才能到镇上的村子,终于打通了“断头路”,盼了几代人的大桥通车,为村民们出行节省了很多时间。
谢睿离开的第二天,镇党委机关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显示谢睿的工作状态是“上班”,“我们舍不得他呀,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田大平眼含泪水。
在谢睿的办公室,他的电脑依然亮着屏幕,一周前起草的文件就有十几份:《清坪镇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违规整酒通告》……
椅子旁边,放着两双球鞋,鞋面沾满泥土。身后的书柜里,20多本工作笔记一字排开,这些文字诉说着一个基层干部的成长、担当、奉献、忙碌与乐观。沙发上,叠着一床薄毯子,沙发和毯子一定知道他曾有过多少疲惫。
他走了,他的微信和QQ主页上的签名“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成了永恒;他走了,没带走一丝云彩,只留下了他踏遍渔塘湾村的足迹;他走了,用生命书写使命,谱写出新时代扶贫干部赞歌。
致敬!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朋友,人民的好干部!一路走好!
(部分材料来源于《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 王爽 祁丹悦)